1.目的: 利用鹽水噴霧腐蝕法來測試電鍍層防腐性能,以使產品達到品質要求. 2.范圍: 本司所有電鍍產品均適用之. 3.定義: 無. 4.權責 品保課:負責鹽霧試驗機日常維護和保養及試驗.
5.作業內容: 5.1試驗條件: 項目標準備注鹽水溶液濃度(g/L)50±10g/L/鹽水PH值6.5-7.2/壓縮空氣壓力(kgf/cm2)100±0.01連續不得中斷噴霧量(ml/80cm2/hr)1-2ml應至少收集16小時壓力桶溫度(℃)47±2℃/試驗室溫度(℃)35±2℃/鹽水溫度(℃)35±2℃/試驗室相對濕度(%)85%以上其他濕度要求另定5.2試液配制: 5.2.1氯化鈉(NaCl)溶液的配制方法:在9.5公升純凈蒸餾水或純度在200ppm以下之純水中加入500g氯化鈉(NaCl),用玻璃棒攪拌均勻。配制之溶液濃度為50+5g/L(即5±1%),在25℃時,此溶液密度在1.0255~1.040范圍內。 5.2.1.1中性鹽霧試驗標準溶液(國家標準)— —溶液pH值應在6.5~7.2之間,pH如大于7.2則加入少許冰醋酸(A.R.級),如沒有冰醋酸也可加入少許鹽酸(A.R.級)進行調配,pH小于6.5則加入少許氫氧化鈉(A.R.級); 5.2.1.2乙酸鹽霧試驗標準溶液(國家標準)— —用冰乙酸(A.R.級)調整溶液的pH值, 使其在3.0~3.1范圍內(在25℃配制的溶液密度在1.0255~1.0400范圍內); 5.2.1.3銅加速乙酸鹽霧試驗標準溶液(國家標準)— — 在配制OK的鹽溶液再加入氯化銅, 其濃度為0.26±0.02 g/L,并用冰乙酸(A.R.級)調整溶液的pH值,使其在3.0~3.1范圍內(在25℃配制的溶液密度在1.0255~1.0400范圍內); 5.2.1.4 ASTM.B368標準試液— —在配制OK的鹽溶液再加入氯化銅,其濃度為0.25 g/L,并用冰乙酸(A.R.級)調整溶液的pH值,每升鹽溶液加冰乙酸應在1.3~1.6mL之間,使其在3.0~3.1范圍內(在25℃配制的溶液密度在1.030~1.040范圍內)。 5.2.2配制后根據產品檢查/測試指示書所訂立的測試標準在上述實驗溶液中選擇適用的標準試驗溶液配方,并按其步驟配制,而后將配制好的溶液倒入鹽水噴霧機之試桶內準備試驗(如客戶有特別要求, 則按客戶之標準配制試液)。 |
5.3 溶液PH值管制: 5.3.1鹽水溶液之PH值試藥及鹽酸或氫氧化鈉調整,由于配制試液的水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改變而影響溶液的PH值,故須小 心控制PH值; 5.3.2 PH值調方法一:常溫配制試驗液于35℃噴霧,因溫度的升高而使部分二氧化碳逸出溶液而升高PH值,故在常溫配制試液時,PH值應調整在6.5內,才可以使收集液的PH值在6.5-7.2之 5.3.3 PH調整方法二:PH調整前,使驗液先煮沸再泠至35℃,或維持在35℃溫度 48小時,如此調整的PH值在35℃噴霧時才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化; 5.3.4 PH調整方法三:先將水加熱至35℃以上,以除去溶解的二氧化碳,而后再調制試驗液并調整PH值。 5.4試驗步驟: 5.4.1樣品以酒精或其他溶劑完全洗干凈并吹干后,用20倍放大鏡觀察,確定無雜質粘附,若仍有雜質則重攬清洗至干凈為止。(不得有手紋污染) 5.4.2取樣品放入試驗室,其主要表面與鉛垂線成15-30度之傾斜,并使每個主要表面能同時接受鹽水的噴霧。 5.4.3將鹽水噴霧試驗機依上表條件設定并啟動,即可開始噴霧,并將產品信息及開始試驗時間記錄于《鹽水噴霧試驗追蹤表》。 5.4.4噴霧試驗完畢后,開啟試驗室外上蓋時,不得傷及主要表面。盡速以低于38 ℃之清水洗去粘附之鹽粒,用海棉或毛刷去除腐蝕點以外之腐蝕生成物,并干燥之,同時將樣品取出時間記錄于《鹽水噴霧試驗追蹤表》 5.5判定方法: 5.5.1試驗后的樣品在20倍放大鏡下觀察。 5.5.2若無黑色腐蝕點或鍍層破裂,起泡即判定為合格.或依客需求而定。 5.6保養及注意事項: 5.6.1噴霧嘴不可直接將試驗液噴向樣品,噴霧室頂部聚集之溶液不得滴落在樣品上。 5.6.2樣品滴下之試驗液不可流回鹽水桶而再用于試驗。 5.6.3壓縮空氣不能含有油脂及灰塵。 5.6.4鹽水噴霧試驗機與其所須的管路采用鈍性材料。 5.6.5空壓機需每周排水一次。 5.6.6每2周對鹽水及純水更換一次,并將槽內清洗干凈; 5.6.7實驗員每天對壓力桶,試驗室,鹽水桶溫度確認一次; 5.7安全事項: 5.7.1每天檢查電源的裝置是否正常,電線有否破皮,避免漏電事故發生. 6.參考文件: 6.1 ASTM B117 6.2 ISO 3768 & CNS 4158 |
7.附件: 7.1鹽霧測試報告 7.2鹽水噴霧實驗追蹤表 7.3設備保養點檢記錄表。 7.4鹽備試驗條件記錄表 |